2009/08/28

矽谷最難忘之九: But ze sign says ze speed limit is 101?

矽谷最難忘之九: But ze sign says ze speed limit is 101?
這一是昨天一則讓人看了會噴飯的新聞,兩個法國年輕人到了舊金山旅遊,在機場租了車,沿路以時術速100英哩的速度南下到Sunnyvale,當然這麼高的速度就引起交通警察的注意,因此將他們攔了下來,警察盤問他們為何超速,他們用破英文加上法文說,他們在旅遊書上看到的介紹,白底黑字的交通號誌是速限,因此他們看到101的號誌,就都保持100英哩的速度,並沒有違法也沒有超速。雖然加州主要的高速公路速限大都是65英哩,大約時速100公里,警察最後是放了他們一馬,並沒有給他們罰單,讓這兩位年輕人躲過一張約400元美金的超速罰單。那加州的另條高速公路是280耶! 下回不知道會不會有人保持時速279英哩開車,只因為初次造訪美國呢? 當然車子要能開到時速280英哩,並不是很多車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所以加州的交通警察倒是不用太擔心。
但是為何101會造成這兩位法國人的困擾,我合理的懷疑這兩個法國年輕人大概剛從法國到亞洲旅遊,可能先去了中國或是台灣,或甚至是東南亞,也可能也去了日本,總之他們或許所到之處,各地都是以公里作為單位,因此走遍世界各地,都是以公里做為速限,例如台灣的速限為100公里,最近的二高大多數路段為速限110公里,在中國也是以公里做為速限,當然在法國也是大都數的高速公路都是速限100公里,現在幾乎全世界都是用公制,也就是公釐、公分、公尺及公里,大概只剩美國還在用英哩、英呎及英吋,我想那兩個法國人,應該是一時無法分辨車子上的記速器是公制還是英制的規格,因為幾乎全世界都以公制做為單位,速限也大都是100公里,所以一時不察就一路飆時速100 英哩,大約時速160公里的速度。
其實英制並不是以科學的方法計算,其實英呎、英加崙或英盎司,並不是十進位的計算公式,剛到美國時必須要很用力去適應這些新的度量規格,也是考驗我的數學或是心算能力,總之所有的東西的大小、體積或是重量,剛開始總是想換算成公制,用過去已經根生蒂固的經驗模式重新了解這些規格,所以買東西除了換算匯率的計算之外,也經常計算這些尺寸規格,現在住久了我已經不想過得太科學,但是其實還是忍不住抱怨,何時美國要改成公制,這樣大家不就可以比較有相同的規則可以依循,要不然那兩位法國人開時速100英哩的事件,應該仍會出現,因為在組織理論中的制度理論,透過制度的建立,個人對於制度比較能夠依循,也更快適應不同的環境。
就連發明英制的老祖宗英國,也早在1960年代就採用一國兩制,也就是公制和英制共同實施,因為要外銷歐盟的產品就需要規定採用公制,英國為了要和歐盟同步,因此就開始推行公制,所以真不知美國何時要與世界接軌,就連在美國的影印規格,也是不採用大家熟知的A4,而是採用所謂的letter size,之前服務的公司需要大量印一些FDA文件,那些文件要送到FDA審核,資料到了美國還必須在重新印過,因為美國的公文夾放不下去,究竟何時能夠讓美國政府好好考慮換成公制呢?
改變度量制度十分的不容易,畢竟使用英制是從美國建國以來,從英國那邊承襲的制度,歷經兩百多年,英制早已烙印在美國人的生活中,就像來生活在公制制度下,一時之間也很難適應英制的規格。加上過去美國人在科技、商業及軍事上,都是引領世界之先,所以美國並沒有體會到去配合其他世界各國制度的必要性,全世界也僅剩下美國使用英制,歐盟曾經在2001年要求美國企業將輸往歐洲國家的貨物改成國際單位,但後來迫於美國一些大企業的請求,歐盟同意將這項要求延後十年實施,眼看十年也快到了,我想在國際貿易的壓力之下,對於美國實施公制的可能性也應該是越來越高了,我想這也是歐巴馬政府需要正視的重要議題,要不然美國的國際競爭力將勢必受到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