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8

矽谷最難忘之十三:漫談加州矽谷職涯變遷與求職經驗

矽谷最難忘之十三:漫談加州矽谷職涯變遷與求職經驗
這個標題其實很難訂,原本想要寫漫談外國人的求職經驗談,或是新移民在美的求職經驗,也曾想改為第一代移民的工作經驗,因為曾經有一位朋友問我他是第幾代移民,他的父母在越戰時從越南移民來美,他在美國出生,我想他是第二代移民吧!這個部分好像沒有去做定義,或許可以是一個研究議題,或者以下的文章大部分的個案都是在加州,因其或許比較確切的標題應該定為加州工作經驗分享,以下的經驗是我在加州這兩年從一些朋友的親身經驗和一些日常的觀察,提供給一些將來可能來美國進修或工作者的參考。
最近一位朋友在美國景氣低迷時,尤其我們身處幾乎失業率之冠的加州,有位外國人之姿,居然跳槽到一個相當好的研究機構;另一位留學生在去年因為跑去上利用暑假跑去上了社區大學的英文課程,認識了公司的創辦人,因此利用學校的實習工作的學分,幫該公司進行人力資源規劃,因此能將他在博士班課程所學運用於實務,其實外國學生往往忽略了一些權力,雖然自從911事件之後,美國對於留學生的管理趨嚴,但是仍是可以經過申請,在校外工讀,但是需要與本身科系相關的工作才行,因此可以在畢業之前就申請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但大都數的學生並不知道這個資訊,或是只以為OPT需要等到畢業在來申請,因為畢業之後美國留學生可以在工作簽證之前,先利用OPT一年的時間工作,但是若是要等到畢業之後再用,若是碰上今年這種失業率的情況,恐怕一般企業連給OPT的機會都沒有,就只好收拾行李回家,反觀若是運用在學期間執行OPT,就能夠先有機會在企業工作,其實反倒是更有機會在畢業之前可以取得工作簽證的機會。但是若是有些系所是密集課程,就不建議利用學期之間去工作,因此需要衡量本身可利用的時間。
對於社會科學的碩士研究生,除了MBA外,一般要在美國找工作是相當困難,要不然一般從事的工作也相當低階,大部分大學畢業在到美國進修的留學生,普遍在英語的能力較為吃虧,因此除了理工相關科系,在美國找工作都是相當困難的,在加州矽谷這一帶,我剛好遇到一些朋友,原本都是學人文領域相關科系,但是為了要能在矽谷工作,有好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的在後來都念了第二個碩士,都是去念了computer science,這是巧合嗎?覺得不是,主要是矽谷這邊對於電子、或是電腦相關的人才,在九十年代的需求很大,基本上會一些程式語言大概就能夠找到工作。
在過去十年依然有需求但是也也些變化,尤其2000年的網路破沫和這一波的金融風暴,矽谷雖然對於電子相關科系的需求仍有,但是需求的內容卻有些變化。根據水星報的分析,矽谷基層的工作,尤其是電子製造相關的工作持續在減少,但是高階的研發工作,仍然是有需求,但這就不是半途轉去念電腦科學的人能夠勝任的,因此許多人在2000年進行了第三次的職涯轉換,在網路破沫之後,就轉而從事金融、房地產或是零售相關的工作,我想2008年的金融風暴之後,陸續聽到許多人要離開矽谷,有許多人陸陸續續的回到原來的國家,畢竟星新興市場,例如印度、中國或是俄羅斯的崛起,有許多的公司到矽谷招募人才,甚至也吸引了第二代的移民到這些新興國家發展。
另外,對於來美國念博士班的留學生,跟碩士研究生一樣的,在電子領域的相關科系在這邊相當容易找工作,當然2007年畢業和2008年畢業的博士,命運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一對年輕朋友,夫婦都是電子相關科系的博士,先生早一年畢業,畢業的時候有好幾份工作等他,然而太太從相同的學校系所但晚一年畢業,找工作就很辛苦了,大概找了半年才有工作。
但是對於社會科學的博士生,可能就連工作的機會都很渺茫,畢竟在語文上,若是在研究所才來美國進修的話,一般在語文上就是先天上的弱勢,加上社會科學對於語言上的要求也較高,因此在找工作上更加吃力,但也不是完全的沒有機會,最近一位朋友看到這種情況,在他一開始進行論文的時候,他特意的的選擇研究方法,因為他看到資料採礦將會是未來研究工作很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因此他特意的去學習資料採礦,果然如他所預期的情況,在他快要準備論文口試的時候,他已經找到一所大學的研究工作,因此大約在口試論文之前半年就已經開始工作了,因為在美國有許多大學都會雇用一些針對學校發展需求的研究員,例如針對學生市場、教師薪資或是組織發展的研究,因此在大型系統的學校往往需要一為能夠分析大量數據的研究員,工作了一年多之後,他很順利的找到另一所更棒的研究機構任職,而待遇也相當的好,不輸給大學教授,這是我看到最成功的案例,這位朋友並不是畢業於名校或是熱門科系,但是他的研究方法確實併成他在職場上的利器,若是有長期要在美國發展的社學科學相關領域的博士生,這個方向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榜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