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9

網誌想搬家

因為突然的一個小手術,讓我得乖乖的待在家裡,有了一些時間,看看自己的部落格,發現寫得很差,完本想要將專業領域的放在這個部落格,另一個部落格放些生活娛樂休閒的內容,但是兩個部落格實在太難管理,因此決定彙整成一個,經過一天的努力,整理的差不多,因此預計將這個部落的文章,放到http://www.wretch.cc/blog/chingfangwu
希望大家能夠支持,並且給予建議。

2010/05/02

改完作業

終於改完期中考卷及作業,這一次的作業要求修管理心理學及人力資源管理的同學,寫一份自傳,這各自傳和過去的自傳不太相同,並不是要應付求職面試所用,主要的的概念來自於Marshall Goldsmith的一本書 “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在美國念博士課程期間,我修過作者的一門Coaching的一門課,他在那段期間也送了我三本書,在加上也有另外兩門課的老師,也曾經透過日記或傳記的作業方式,讓我們透過自我的思考(reflection),尋找成長的軌跡,所以坦白說這份自傳的作業,對於同學而言會是一個相當難寫的作業,有些同學確實按照我的想法,做了很好的鋪陳,尤其夜間部學生,在人生的歷練,超乎我所能想像的空間,甚至讓我改作業時感傷落淚。
當時在寫教學大綱時,也剛好google到邱皓正老師的一門管理心理學的作業,所以就讓我更加容易的將作業放進今年的教學大綱,主要的內容引用邱老師的教學大綱中的傳記作業的綱要,所以邱老師將這個作業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描速 “我是誰”,請請概述你/妳這個人,對於你/妳自己做一個簡單的描述,例如你的性格、你的家庭成員、你的學習與成長經驗、你的工作等等。第二個部分: “為何我是我”, 請針對你/妳的核心特質至少三項,進行關鍵事件與歷史分析。關鍵事件是指造成此一特質的關鍵事件為何,需詳細交代人事時地物等背景資訊。第三個部分: “我要成為誰”, 請依據你/妳現在的狀況,勾勒未來的你/妳的圖像。並請說明其邏輯與脈絡,可能阻滯或轉換方向的因素。我大致上沿用了邱老師的方式,但是試圖用精簡的方式,讓學生不致於感到太困難。
而我自己在美國念組織心理課程時,在第一學期的一個個人和專業成長的課程中,有一個作業是這樣要求的:
PERSONAL PROJECT
PURPOSE: To enhance your ability to generate the personal change that will enable you to repeatedly keep yourself on course throughout your life, and thereby be successful in the professional work you wish to do, whether consulting, leadership, or research.
TASK:
Develop an action plan for yourself that you will commit to and carry out, as a learning experiment, over a period of two months, based on reflection about your strengths and development areas in relation to your desired career direction. This should involve using a form of personal growth learning or practice consistently, such as meditation, journaling, making changes in how you communicate (see Goldsmith’s book)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The contents of the plan should depend on a thoughtful assessment of what you wish to shift in yourself or your life and what actions are most likely to make a difference.
You will choose an approach, describe why, describe what you are looking at or working on, find a way to describe the starting point (base-line) and track your learning, discoveries, changes, etc. Since some possible projects might be private, you will want to select a project that you are willing to discuss with me and with your classmates.
這一個作業很像邱老師的作業,但是以一個實際行動去執行,透過實際行動的執行,瞭解自己透過這個專題,進一步的看到個人行為的改變,進而改善自身的專業技能。
在另一門談組織多元化的課程中,由於美國是一個多元種族融合的國家,因此透過Genogram 的方式來作個人的敘述性分析,Genogram 的方式運用在臨床心理學或者也有一些的臨床醫學,透過家庭成員彼此間的關係,瞭解一些疾病的產生,所以這作業比較像是透過血緣親屬之間的關係,來理解個人特質的形成,所以一開始在這一個作業,對我而言根本不知如何下手,不像老美,在血統上的精彩,可能他的爺爺是波蘭裔,奶奶是德國裔,然後媽媽又嫁給非洲裔,這樣在他的genogram就有三個脈絡可以描述,對我而言血統就太純粹了,一點也不精彩,不過我後來用了台灣歷史的角度,做了一些陳述,所以這個作業讓老師看了覺得很精彩,也讓老美進一步瞭解台灣歷史的演化。
這一次大膽的用了這一個嘗試,給學生這一個作業,有些同學很認真的描述自己成長的歷程,也有些同學在網路上抄襲別人放在網路上的作品,但是這是一個反省過去,瞭解現在,以及放眼未來的一個歷程,我想對於認真寫作的同學,應該能有些收穫,也更清楚未來的的人生藍圖。20090503

2010/05/01

職場守則,形容的不錯喔!

職場守則,形容的不錯喔!

A crow was sitting on a tree, doing nothing all day.
有一隻 烏鴉整天就坐在樹上,但就是不做事。
A small rabbit saw the crow, and asked him,
之後就有一隻兔子看到烏鴉,就問說:
Can I also sit like you and do nothing all day long?
我能學你這樣子就坐在這兒整天不用做事嗎?
The crow answered: Sure, why not.
烏鴉就說啦:當然可以,為啥不行?
So, the rabbit sat on the ground below the crow, and rested.
所以,兔子就在樹的底下休息起來,
All of a sudden, a fox appeared, jumped on the rabbit and ate it.
突然的,有一隻狐狸出現把兔子給吃了。
Moral of the story is:
這故事告訴你:
To be sitting and doing nothing,
想要整天坐著不做事,
you must be sitting very, very high up.
你就必須高高在上


----------------------------------
Lesson Two第二課
----------------------------------
A turkey was chatting with a bull.
有一隻火雞跟一隻公牛在聊天。
I would love to be able to get to the top of that tree,
火雞說:我真的很想爬到這樹枝頭上耶!
sighed the turkey, but I havent got the energy.
但是我沒力氣!
Well, why dont you nibble on some of my droppings?
牛說:嗯,沒關係,那你要不要吃一點我的牛大便(英譯:狗屁,屁話)?
replied the bull.Theyre packed with nutrients.
我的牛大便是很營養的喔。
The turkey pecked at a lump of dung and found that it actually gave him enough strength
to reach the first branch of the tree.
火雞就吃了很多牛大便,就變的很強壯足夠讓火雞爬上第一排的樹枝。
The next day, after eating some more dung,
接下來的一天,火雞又吃了很多牛大便(狗屁,屁話)
he reached the second branch.
讓火雞可以爬上第二排枝頭。
Finally after a fortnight,
最後,兩個禮拜過後,
there he was proudly perched at the top of the tree.
火雞終於爬上枝頭很安穩的在休息,
Soon he was promptly spotted by a farmer,
好景不常,一位農夫發現這隻火雞,
who shot the turkey out of the tree.
開槍把火雞打死了。
Moral of the story:
這故事告訴你:
Bullshit might get you to the top, but it wont keep you there.
(狗屁,屁話)或許可以讓你爬的更高,但不可能讓你成功一輩子。


----------------------------------
Lesson Three第三課
----------------------------------
When the body was first made, all the parts wanted to be Boss.
當一個身體剛完成的時候,所有的器官想要當這身體的老大。
The brain said, I should be Boss because I control the whole bodys
responses and functions.
頭腦就說;我應該當老大,因為我支配著整個身體的運作,反應跟功能。
The hands said, We should be the Boss because
接著手就說了;我應該當老大因為都是我在做事賺錢。
we do all the work and earn all the money. And so it went on andon with the heart,
所以這樣的爭執就一直繼續著,心臟,肺臟跟眼睛也加入爭執,
the lungs and the eyes until finally the asshole spoke up.
最後屁眼(英譯:白癡)也說話要當老大!
All the parts laughed at the idea of the asshole being the Boss.
所有的器官一同取笑屁眼想當老大,
So the asshole went on strike, blocked itself up and refused to work.
屁眼一氣之下,將自己塞起來,不爽,罷工去了
Within a short time the eyes became crossed, the hands clenched, the feet twitched,
在很短的時間內,眼睛、手腳就開始不聽使喚,
the heart and lungs began to panic and the brain fevered.
心肺也開始失去功能
Eventually they all decided that the asshole should be the Boss, so the motion was passed.
最後,大家還是決議讓屁眼當老大,
All the other parts did all the work while the Boss just sat and passed out the shit!
所以, 當所有的器官都在做事時, 就老大坐著拉屎(英譯:說屁話)
Moral of the story:
這故事告訴你:
You don' t need brains to be a Boss - any asshole will do.
想當老大根本不需要大腦!任何白癡都可以當!

2009/08/28

矽谷最難忘之十三:漫談加州矽谷職涯變遷與求職經驗

矽谷最難忘之十三:漫談加州矽谷職涯變遷與求職經驗
這個標題其實很難訂,原本想要寫漫談外國人的求職經驗談,或是新移民在美的求職經驗,也曾想改為第一代移民的工作經驗,因為曾經有一位朋友問我他是第幾代移民,他的父母在越戰時從越南移民來美,他在美國出生,我想他是第二代移民吧!這個部分好像沒有去做定義,或許可以是一個研究議題,或者以下的文章大部分的個案都是在加州,因其或許比較確切的標題應該定為加州工作經驗分享,以下的經驗是我在加州這兩年從一些朋友的親身經驗和一些日常的觀察,提供給一些將來可能來美國進修或工作者的參考。
最近一位朋友在美國景氣低迷時,尤其我們身處幾乎失業率之冠的加州,有位外國人之姿,居然跳槽到一個相當好的研究機構;另一位留學生在去年因為跑去上利用暑假跑去上了社區大學的英文課程,認識了公司的創辦人,因此利用學校的實習工作的學分,幫該公司進行人力資源規劃,因此能將他在博士班課程所學運用於實務,其實外國學生往往忽略了一些權力,雖然自從911事件之後,美國對於留學生的管理趨嚴,但是仍是可以經過申請,在校外工讀,但是需要與本身科系相關的工作才行,因此可以在畢業之前就申請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但大都數的學生並不知道這個資訊,或是只以為OPT需要等到畢業在來申請,因為畢業之後美國留學生可以在工作簽證之前,先利用OPT一年的時間工作,但是若是要等到畢業之後再用,若是碰上今年這種失業率的情況,恐怕一般企業連給OPT的機會都沒有,就只好收拾行李回家,反觀若是運用在學期間執行OPT,就能夠先有機會在企業工作,其實反倒是更有機會在畢業之前可以取得工作簽證的機會。但是若是有些系所是密集課程,就不建議利用學期之間去工作,因此需要衡量本身可利用的時間。
對於社會科學的碩士研究生,除了MBA外,一般要在美國找工作是相當困難,要不然一般從事的工作也相當低階,大部分大學畢業在到美國進修的留學生,普遍在英語的能力較為吃虧,因此除了理工相關科系,在美國找工作都是相當困難的,在加州矽谷這一帶,我剛好遇到一些朋友,原本都是學人文領域相關科系,但是為了要能在矽谷工作,有好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的在後來都念了第二個碩士,都是去念了computer science,這是巧合嗎?覺得不是,主要是矽谷這邊對於電子、或是電腦相關的人才,在九十年代的需求很大,基本上會一些程式語言大概就能夠找到工作。
在過去十年依然有需求但是也也些變化,尤其2000年的網路破沫和這一波的金融風暴,矽谷雖然對於電子相關科系的需求仍有,但是需求的內容卻有些變化。根據水星報的分析,矽谷基層的工作,尤其是電子製造相關的工作持續在減少,但是高階的研發工作,仍然是有需求,但這就不是半途轉去念電腦科學的人能夠勝任的,因此許多人在2000年進行了第三次的職涯轉換,在網路破沫之後,就轉而從事金融、房地產或是零售相關的工作,我想2008年的金融風暴之後,陸續聽到許多人要離開矽谷,有許多人陸陸續續的回到原來的國家,畢竟星新興市場,例如印度、中國或是俄羅斯的崛起,有許多的公司到矽谷招募人才,甚至也吸引了第二代的移民到這些新興國家發展。
另外,對於來美國念博士班的留學生,跟碩士研究生一樣的,在電子領域的相關科系在這邊相當容易找工作,當然2007年畢業和2008年畢業的博士,命運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一對年輕朋友,夫婦都是電子相關科系的博士,先生早一年畢業,畢業的時候有好幾份工作等他,然而太太從相同的學校系所但晚一年畢業,找工作就很辛苦了,大概找了半年才有工作。
但是對於社會科學的博士生,可能就連工作的機會都很渺茫,畢竟在語文上,若是在研究所才來美國進修的話,一般在語文上就是先天上的弱勢,加上社會科學對於語言上的要求也較高,因此在找工作上更加吃力,但也不是完全的沒有機會,最近一位朋友看到這種情況,在他一開始進行論文的時候,他特意的的選擇研究方法,因為他看到資料採礦將會是未來研究工作很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因此他特意的去學習資料採礦,果然如他所預期的情況,在他快要準備論文口試的時候,他已經找到一所大學的研究工作,因此大約在口試論文之前半年就已經開始工作了,因為在美國有許多大學都會雇用一些針對學校發展需求的研究員,例如針對學生市場、教師薪資或是組織發展的研究,因此在大型系統的學校往往需要一為能夠分析大量數據的研究員,工作了一年多之後,他很順利的找到另一所更棒的研究機構任職,而待遇也相當的好,不輸給大學教授,這是我看到最成功的案例,這位朋友並不是畢業於名校或是熱門科系,但是他的研究方法確實併成他在職場上的利器,若是有長期要在美國發展的社學科學相關領域的博士生,這個方向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榜樣。

矽谷最難忘之十二:拜訪餐飲專業學校(Professional Culinary Institute & California Culinary Academy)

矽谷最難忘之十二:拜訪餐飲專業學校(Professional Culinary Institute & California Culinary Academy)
基於好奇心及對於專業技術養成學校的好奇,利用了這個暑假的空檔,我去參觀了位於灣區的兩所有名的餐飲學校,去年暑假我去了社區大學上了十堂的烹飪課當做業餘嗜好,對於cooking 和 baking 一直挺有興趣,還記得在碩士班把論文寫完之後,也是去跟了一位英國老太太上了將近一個月的 baking ,但是若要將這個興趣轉變成專業,那恐怕是得需要十分的勇氣和毅力。所以當我去參加這兩個學校的open house 的時候,他們總是會問你是不是對於餐飲具有熱情,我看見有些人是很確定要在將餐飲作為終身的事業,但我目前對於我的博士班的課程還有一些的希望,烹飪目前仍是把它當作興趣,如于美人說過的烹飪是他排除壓力、宣洩壓力的方法,此外教學工作也還是我熱愛的工作,我很幸運可以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能夠擔任教育工作,因此一時之間還不會轉換跑道。
對我而言現在是好奇大過於轉變成為職業,因為擔任老師多年,很想去看看這種以技術訓練的專業學校,這樣的專業技術養成的學校,在台灣這樣的餐飲學校並不多,也不被重視。國內受到文憑主義的文化影響及政策的驅使,今日文憑充斥在大街小巷,看著畢業生一年比一年難找理想到工作,企業批評現在的大學生素質普遍低於預期,一但有辦公室助理的職缺開放,在條件上寫著大學畢,過去或許收到一兩百封履歷表,今天有可能收到一兩千封履歷,對於人力資源上,光是篩選就得花費比過去多好幾倍的時間,也增加篩選上的難度,有人事主管就曾抱怨過,難道我需要把辦公室助理的職缺,向上提升到碩士嗎?要不然光是看履歷表就要耗去許多的人力。
此外不僅是大學畢業生人數的浮濫增加,另外碩士、博士也都有類似的問題,究竟台灣有多少企業需要這麼多經由學術型訓練,所謂高等教育養成的社會新鮮人,過去台灣的教育有一半強調以技職專業訓練的學校,經由多年的教育改革,技職教育已經都變成高教系統次等的另一半,已經幾乎抹滅原有的特色,科技大學和一般大學在師資來源及課程規劃幾乎是完全一樣,在科系的設置也是追隨傳統大學的腳步。這一次有機會去參觀了灣區的這兩間餐飲學校,確實給我很大的感慨,就餐飲這一部分,台灣雖然有高雄餐飲學校,但是就提昇餐飲文化而言,在質量上仍是不足,技職體系畢業生原本應該是補足和提昇服務業水準上很重要的來源,但是由於缺乏實務的訓練,使得服務業的水準並沒有因為科技大學的升格,而使得台灣整體服務業的水準獲得提昇,試問又有多少的技職畢業生,學校會爭對畢業生的未來職場生涯進行規劃,當然另一方面,服務業的薪資水準也普遍低落加上工作辛苦,也不易吸引一般技職學生,因此無論大學畢業生和技職畢業生,大家都去搶那千分之一的辦公室助理的工作。
在未來這種文憑至上的社會現象,在失業率的攀升,應該會逐漸改變一些觀念及想法。專業技能的訓練,或許是將來一些學生的選擇,畢竟與其花費四年的時間和學費,不如習得有用的技能,而這個技能是可以很容易謀生,也可以成為人人羨慕的專業生涯,在美國許多的電視頻道中,有一個十分受歡迎的頻道叫Food Network,或者是旅遊頻道,都捧紅了許多的廚師,而這些廚師的收入,都相當的可觀,有的甚至是高達數百萬美金的年薪,這絕非是擔任辦公室助理可以達成的目標,因此希望透過參訪這裡個學校,提供給大家一個新思維,也鼓勵大家勇於追夢。
先是參觀了PCI (Professional Culinary Institute),這間學校才剛成立沒有多久,因此教室設施和設備都很先進,地點設在南灣Campbell ,學校規模並不大,一個班大約十個人左右,上課的方式同一期的同學會跟同一個主廚上課,基本上很像師徒制的方式,那位老師就是師父,從入學到結業都會跟著這一位老師,所以當我們去參訪時,可以看到同學和老師的互動比較融洽也像朋友,cooking 和 baking的課程有週一到週五早上班和晚上班各24 週,另外有一個40週的課程是一週三天每天傍晚的課程;此外cooking 和 baking 的課程有有濃縮的短期課程各為11週和 19週,我觀察到這一次去參觀學校的人有兩種年齡層,一種是高中剛畢業的學生,也有這一次受到金融風暴被裁員的中年人,當然也有一些人跟我一樣抱著好奇心來的,這一家餐飲學校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課程是品酒養成,這個課程比較短,有興趣的人也較少,但對於想從事酒類相關的人,不失為一項專業訓練養成的管道。整體而言,PCI的成立時間較短,因此對於學生的照顧應該會比較細心,對於學生的學習上,也老師比較能做到一對一的互動,我想適合中年轉業想在短期學到烹飪技術的人是很適合,PCI的課程跟加州藍帶餐飲學校California Culinary Academy (CCA)比較起來是比較精簡也課程時間也比較短,因此適合稍微有工作經驗的人。
抱著朝聖的心情去參訪了加州藍帶餐飲學校California Culinary Academy (CCA),CCA 隸屬於具有百年歷史的Le Cordon Bleu Program 體系中,學校位於舊金山市區中,由於歷史悠久,教室的設施比PCI 顯得老舊一些,但是因為這是一所知名的學校,因此班級人數也較PCI 多,我問了接待人員,有的班級人數會有時高達60人,這種大班級的時候會搭配2 位導師,這個學校的課程實數較PCI長,短期的證照課程要36週,而正式的學位課程要72週,畢業之後會授與Associate degree,之後在以網路課程補上一些學分,就可以取得學識文憑。藍帶餐飲學校僅少數有提供術碩士文憑,大多數仍是以提供專業實務的訓練為主,既金山是一個思想自由且融合多元文化的城市,因此近來在餐飲的風氣盛行Fusion cuisine,意指綜合各種不同地區的料理風格,融合各地文化形成的新型態的料理特色,加州位於美國的西海岸,一直以來就是各地移民到美國的第一站,在歷史及地理上就是讓加州成為各種民族融合的地方,多元文化一直是加州最引以為傲的特色,因此在舊金山就特別盛行這種Fusion Cuisine,而到此學習餐飲技術也可以比其他的地方,多了一些認識不同文化的機會,而這樣的加州文化也成就了矽谷不斷創新的原動力,就學習餐飲技術而言,可以透過這樣的文化薰陶產生更多的創意。

矽谷最難忘之十一:與總統來一杯啤酒~Gates V.S. Crowley

矽谷最難忘之十一:與總統來一杯啤酒~Gates V.S. Crowley
上週一通911的電話,最後演變成為歐巴馬總統邀請一位哈佛學者Gates和一位警察Crowley在白宮喝啤酒的聚會,這個新聞正在播放時,我正在複習組織研究方法,這個新聞事件本身,可以當做一個茶餘飯後有趣的事情,但是也可以把它當作一件嚴肅的事情,畢竟幾乎可以被演變成種族歧視的重大議題。
另一方面,這件事件也可以成為很好的社會心理的研究議題,因為為何黑人學者Gates的反應如此激烈,而白人警察Crowley是否有執勤過當,因為種族歧視而對黑人學者造成傷害,若是從單純XàY的角度來看,白人警察應該為自變數,他的執勤方式變成控制變數,而黑人學者的反應則時依變數,從量化的研究方法來看,這是一個很容易進行量化研究的議題。我一直對量化研究的XY這樣的研究方法感到困惑,因為社會科學的研究,好像沒有那麼簡單,因為那通911 的電話其實也扮演了很重要的干擾變數,究竟電話中那位鄰居在報警的時候,對執勤人員說些什麼,其實會成為前往處理警察的態度,所以不僅執勤的方式,其實警察執勤的態度,也成為可以控制的干擾變數,那黑人學者在回到家之前遇到了什麼樣的事情,導致他需要破門而入,這也成為干擾這個事件的變數。
那歐巴馬總統又對這個事件扮演了什麼樣的變數,這樣的研究方法一直讓我很頭痛,那究竟白人警察是自變數嗎?因為後來歐巴馬總統在公開的媒體罵了這個執勤的警察,後來歐巴馬公開道歉,並邀請兩位當事者到白工喝啤酒,進行大和解。就社會科學研究中,歐巴馬為何在一開始會失言,和黑人學者的反應,當然跟黑人長期在美國社會中的種族歧視的預期心理有很大的關係,美國是一個移民社會,現今融合了全世界形形色色的種族,但是最早期的移民組成是白人加上從非洲買來的黑奴,組成第一代的美國社會,黑人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在各種領域都有許多優秀傑出的人才,包含今天的美國總統,但是種族歧視的問題是否仍然是存在美國社會,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社會現象。
這個社會事件應該會是在白宮進行喝啤酒大和解,然而這是一個社會心理很有趣的個案,加上去年在加州一位白人警察在夜間執勤時,因為執勤過當,最後居然拔槍殺了一位手無寸鐵黑人年輕人,當時引發了群眾抗議,群起激憤幾乎快要演變成社會暴動,還好媒體的自制,沒有繼續報導事件,讓群眾份慨的心情沒有媒體的推波助瀾下,讓事件單純的進入司法審判的機制。
另外一各相關的個案是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故事,有一位拉丁裔的師他告訴我們說,他剛開始到矽谷上班時,總是被誤以為清潔工,一開始還有人要他清理茶水間,因為在矽谷有很多拉丁移民,有很大的比例從事最基層的清潔工作,因此大家就很容易用既有的印象對待他,這就是社會心理中提到的典型印象。
今天究竟美國社會有沒有種族歧視的問題,這三個事件其實也是三個研究個案,但是這三個研究個案可以進行研究結果推論嗎?答案很像很難,因為個案往往是各自表訴,代表三個個別事件,進行社會科學研究時,我們很希望透過一些數據或是個案,對於一些社會象限進行假設及推論,試圖了解因果關係,但是並非所有的社會現象具有因果關係,有更多的時候可以說是一個暫態的現象。
在社會心理學中,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這個議題,最經常切入的角度就是典型印象的研究,今天在翻開之前社會心理學的教學大綱,在典型印象中藥閱讀的三篇文章,居然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都是以黑人做為研究對象,其中史丹福大學Steele在1997年發表的一個研究是A treat in the air: How stereotypes shape intellectual identity and performance,這是一個根據黑人在大學的表現的研究,因為典型印象對於他學習表現的差異,另外兩篇分別是 Eibach & Keegan 於 2006發表的Free at last? Social dominance, loss aversion and white and black Americans’ differing assessments of racial progress. 以及 Mendes, Blascovich, Lickel & Hunter 在2002年發表的 Challenge and threat during social interaction with white and black men.
典型印象在社會心理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議題,這個心理因素操縱了個人行為甚至組織行為。如果今天去黑人教授家中執行任務的員警是黑人警察,當然社會對於這個事件就不致於落入種族歧視的議題,如果今天開槍打死那位年輕的黑人青年的警察也是黑人,那我想去年的幾乎是暴動的抗議行為就不太會發生,因為這些事件就回成為單純的執勤失當的事件,不致於演變成為種族歧視的議題,以就是因為這些事件落入了社會心理,黑人跟白人常期以來累積的典型印象,所以像這樣的研究議題好像挺有趣的,但是又如何進行研究方法的設計,這就是很頭痛的問題了,我一直對於XY的研究方法感到困惑,因為他很難說服我透過XY的推論所產生的研究結論,我比較從質化的角度來研究行為,但卻是很難從設社會觀察或是少數的訪談中去產生推論,所以這是在社會科學上進行研究的難處。